<
t1b5小说网 > > [综] 原来我是男神经2 > 第201章
    像富康公主和安寿公主,甚至宝和公主,那是想进宫就进宫,根本就不会阻拦。甚至不想宫禁的时候离宫,也是可以在宫里住下的。

    刚好,富康公主和安寿公主进宫的时候,赵祯正亲自教导苏清之处理政务。怎么说呢,苏清之越学就越觉得大宋国力羸弱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个国家,全是手无缚鸡之力,喜欢政途的读书人掌控,甚至保卫一个国家安全的军队,都是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掌控,怪不得北宋时期,辽国、西夏打来,主动割地赔钱求和,南宋时期,面对被掳走的宋徽宗、宋钦宗,想到的同样是主动求和,甚至为了掩埋真相,为了地位永固,只选择迎回两帝的尸体。

    想到这些,苏清之的心情,就复杂得很。

    怎么说呢,作为种花家的兔子,苏清之一直都有种花家兔子的通病,火力不足恐惧症。并且信奉真理只在大|炮的设计范围内。

    军权不止重要,并且还要牢牢的抓在手中。刑不上士大夫,滚特么的,一旦某个群体没了约束力,那么就会逐渐变得疯狂。

    他们不会再去考虑国家大义,只会计较过人得失。

    像现在赵祯执掌的朝廷,奸臣、名臣齐聚。一共23位丞相,其中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被称为五鬼。

    另外还有庞大师,因为女儿乃是赵祯的贵妃,有一段时间地位十分的超然。他和包拯互相对立,因此也称得上奸臣一位。

    看着奸臣是不是挺少,相较能臣干吏来讲,的确有点儿少。

    并且北宋时期,是缺领军作战的将帅,而南宋,不好意思,缺的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

    算是赵祯执政时期的幸运,又算不幸。

    仁慈的人,总会受到上天的偏爱,特别是这位仁慈的家伙是皇帝时,那更是得天独厚的偏爱。

    但是呢,这份偏爱,又不是点在子嗣上的,而是点在朝廷之上。

    赵祯时期,出了23位宰相,只有5个算是很有名的奸臣,其他的不值一提,但是呢,好官还是很多的。就是呢,都是文官......

    真正骁勇善战的将帅之才没有。

    也就是赵祯的运气好,用文官管理军队,才能勉强维持。少不得和辽国俯首称臣,软骨头得很。

    苏清之最不爽的就是这点。

    半晌,苏清之就道:父皇,儿臣既然要六部轮着了解,那儿臣就先去兵部。

    赵祯:???

    兵者,国之重器。苏清之很认真的道。所以父皇,儿臣知晓该怎么做。既然父皇将大宋的河山交付儿臣,那儿臣自然得好好管理。

    那就从吏部开始。赵祯挺小心翼翼的道。

    ?苏清之:不必了,就兵部。

    那户部?赵祯又小心翼翼的说。

    不是,怎么感觉赵祯并不想他去兵部,或者说第一时间去兵部。

    苏清之沉思三秒,然后果断开口。

    儿臣懂父王的意思。苏清之挺无奈的说:只是父皇,儿臣也有儿臣的想法,父皇就请支持儿臣,让儿臣按照儿臣的心意来整治六部。

    他是真心觉得大宋朝廷太不像话了,文官做文官的事情,武将做武将的事情不好?非要敛权,特么的真是有够贪心的。

    苏清之执意要去兵部,赵祯拦了,没拦住,就道:行吧,清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朕会给与清之一切想要的支持。

    得,这话说得苏清之十分的满意,刚想再保证什么的时候,富康公主和安寿公主相携来了。

    挺自在的问好,就嘻嘻哈哈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埋汰起各自的驸马。苏清之听得认真,赵祯听得皱眉。

    好歹是你俩各自的夫婿,如此埋汰,哪里称得上贤良淑德?

    父皇,女儿是帝姬,是君,夫婿再怎么有本事也是臣。再者,根本就没什么本事,那女儿埋汰几句也算正常吧!

    富康公主不愧是长公主,这言辞犀利得让苏清之暗自点头。没错,废物点心被埋汰几句怎么了,就大驸马、三驸马的熊样儿,哪怕再怎么夫妻恩爱,该嫌弃的还是得嫌弃。

    父皇,大姐说得对。你啊,什么都好,就是心肠软。安寿公主又道:按照我的规矩,驸马混迹花街柳巷招惹麻烦,最起码也得赏他几个板子,长长记性。

    嗯,最好能打死。到时候三姐姐可以换个驸马!

    苏清之突如其来的话语,让赵祯很是震惊,显然没想到苏清之居然会这样说。

    清之,大宋女子最是讲究贤良淑德,也最是敬重读书人。尚了朕的两位帝姬,大女婿、三女婿已经失去了前程,富康、安寿再这样飞扬跋扈,岂不是污了大宋皇家的声誉。

    有得必有失,娶了公主,已经得到了滔天的富贵,付出所谓的前程那不是应该的?苏清之自有自己的一套的逻辑。

    对于他来说,公主的选择面其实挺广的,不止可以嫁读书人,还可以嫁给官宦子弟。像大驸马和三驸马,他们的才学,其实并不出挑。

    出挑的只是当初青葱少年郎的形象,也就是说,没有娶公主,大几率在仕途方面,也没有什么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