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b5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宋人的骨头 > 第11章 灾后重建
    赵龙吟又传了封急令给房志成,要求他注意防范京西南路的洪灾,尤其是汉水沿线的州府,如果京西南路再出现大的灾情,今年整个龙吟军都准备吃糠咽菜了。

    荆湖北路的雨停了,洪水开始消退,摆在赵龙吟面前的不再是滔天洪水的压迫,而是灾民们的生计。

    赵龙吟在水师大营召见了韩东和王干举。

    “两位大人,洪水开始退去了,后续该如何做,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大江两岸洪水基本退完估计得半个月以上,但有些低洼地方估计再也还原不了了,土地肯定要损失一些的,洞庭湖周边的何时能完全消退就不好说了。”韩东先说道。

    “咱们现在要把重点放在灾后防疫,灾民安置和恢复粮食耕种上。土地损失无非是不能种粮食了,新成的水域可以考虑养鱼什么的,让百姓用渔获来换取粮食。”

    “没那么容易,”韩东摇摇头,“种地的农夫转成渔夫需要时间,今年怕是难为了。”

    “刚才王大人说的几条重点事务我觉得很对,咱们需要抓住重点。我已经让襄阳的作坊在加紧生产防疫药物了,估计会陆续运来,具体如何施行两位比我有经验,我就不多说了。关于灾民如何安置,你们怎么想?”

    “这也是难处,灾区的房屋,尤其是那些穷苦百姓的房屋,本就是泥土与稻草建成,根本挡不住洪水的浸泡,此时只怕已倒塌大半,没倒塌的,怕是也住不得人了,都要重修,这需要大笔的银钱。那些穷苦百姓,修一座房屋,需要一辈子的积攒。”

    “修造一间百姓的房屋大概需要多少银钱?”

    “简陋一点的土坯茅草屋,大概需要二十贯左右,砖瓦房,需要五十贯往上。”

    “估计受灾的百姓有多少户?”

    “现在不好说,要等各州府报上来,这个估计要一个月以后了。不过,可以预估一下,大概八十万户总有的。”

    赵龙吟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襄阳库房里目前存的钱银大约有五千万贯,这么一大笔钱存着不动一直都是赵龙吟的心头大患。如果投入到灾后重建,百姓都建造砖瓦房的话,每户五十贯,总共需要四千万贯,还剩余一千万贯。

    可是不出意外的话,最迟今年年底永兴军路就会落入龙吟军之手,需要战后重建,这也需要一大笔钱。

    而且如果交接不顺利的话,有可能需要动用武力,仗一旦开打,就需要大量的银钱,军队打仗那是无底洞,没有财富产出的,所以不得不考虑,不能把家底掏空。

    “我这么想啊,两位大人,看看是否可行。这洪灾呢,给咱们带来的损失肯定是大的,可是咱们不能老盯着不好的一面,这事啊,也有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王干举和韩东都瞪大了眼睛,历来这种洪灾带来的都是巨大的损失,如何还有好的一面?

    “嗯,你们看啊,粮食方面,此次水灾,春苗肯定是毁了的,也就是说,咱们基本上要免费供应灾民们半年的粮食,对吧。”

    “至少如此。”

    “八十万户,半年的粮食,不饿死的话,五百万贯需要吧?”

    “荆湖北路受了这么大灾,朝廷不能不管吧,临安那边咱们可以去争取一下,即使不给赈灾款,起码也要争取到免除几年的赋税。”

    “正常情形下,朝廷会免除三年的赋税,不过如今朝廷正值用钱之际,免不了这么久,两年应该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今年和明年,荆湖北路一年上交的赋税是多少?”

    “正常年景三百万贯左右。”

    “你们看,如果朝廷能给两年的免税,粮食这一块的投入是能收回来的。”

    “嗯,是这个理。”韩东点点头。

    “至于房屋重建所需的银钱,库司可以提供,我建议你们可以考虑把房子建好一点。”

    “建好一点?如果建造砖瓦房,可需要四千万贯啊,咱们龙吟军有这么多钱?”

    “没有这么多,我想了一下,龙吟军最多可以出三千万贯,剩下的需要王大人去解决。”

    韩东看向王干举,王干举脸色一下子难看起来,咽了口唾沫道:“我尽力,我尽力!”

    “至于那三千万贯,库司不是白拿出来的,要回本的。”

    这下轮到韩东脸色难看了,结结巴巴道:“给、给、给我二十年,二十年一定还上!”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赵龙吟哈哈大笑起来,“韩叔无需多虑,怎么收回这三千万贯,你去问贸易司,他们有办法,我估计啊,五年差不多了。”

    “五年?!!”王干举和韩东都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赵龙吟。

    “你看你们,平日啊,只知道读那些圣贤书,对怎么赚钱是一窍不通。做买卖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们也可以适当了解一下的。治理这么大一个地方,不懂得生财,完全靠那点税赋怎么行。”

    王干举听了这话就不高兴了,发狠道:“王爷,如果五年之内贸易司能收回这这三千万贯,我立即把我那屋子圣贤书都烧了,然后去靖康书院做一个白丁学生,从头学起!”

    “哈哈哈,那倒不必,圣贤书对于修身养性还是有用的,要不然,咱们靖康书院怎么会教圣贤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用到圣贤书。但是呢,济世经邦,贸易司那一套也是有用的,若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岂不是更好?”

    王干举和韩东听了都若有所思。

    “至于灾后恢复粮食耕作,韩大人啊,让他们种土豆吧,种两季土豆,应该就饿不死人了。”

    “嗯,我从襄阳调几个农博士过来,尽快着手复耕一事,争取今年秋粮能有好收成。”

    一个月后,荆湖北路进入夏季。各地的损失陆陆续续搬了上来,转运司汇总了之后,呈报给了赵龙吟。

    整个荆湖北路,水域扩大了两成,可耕种土地减少了一成半,有品级的官员殉职了九名,失踪了五名。吏员衙役死亡和失踪加起来有两百七十八名。百姓死亡五万九千名左右,实际上死亡的可能远不止这个数,房屋倒塌了六成,田地里保住的粮食不足三成。

    赵龙吟看了这些数字,叹了口气,所以大宋的百姓这几年到底过的是什么日子?先是国战,然后兵匪,现在又是天灾!

    自己要真的是韦陀转世就好了,一定会上天找玉皇大帝理论一番,让他少看一点歌舞,多管管下界的疾苦。

    贸易司和靖康书院派来了二百余名各行各业的骨干,有负责将作的,有负责农技的,有负责买卖的,有郎中各色人等。赵伯琮也来了,是赵龙吟叫来的,反正现在书院放假,让他来跟着韩东看看转运司是如何处理灾情的,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体察民情的最佳时机。

    贸易司派来负责灾后重建的总掌柜是房福,他在荆湖北路经营多年,对这片土地上的民生可谓了如指掌。

    赵龙吟在岳州召见了房福,陪同的还有王干举和韩东。

    房福进屋后先向赵龙吟行了个大礼,然后站到了一边。

    “我给两位大人介绍一下咱们这位财神爷,房福,贸易司的大掌柜,这次灾后重建的总经营由他负责。福伯,这位是韩大人,荆湖北路转运使和巡查使,负责大江南边灾后重建之责,这位是王干举大人,荆湖北路的宪司提举,负责江北重建。”

    房福向两位大人弯腰行了礼,“见过两位大人”,随后微笑着说道:“小的只是个做买卖的下人,可当不得王爷财神爷一说,王爷折煞小的了。”

    “不知房掌柜先从何处着手,我现在已是焦头烂额,数百万灾民无家可归,无栖身之所,聚集在一起怕发生瘟疫啊。”

    “回大人,建房子没这么快的,一栋房子建出来,最少也需要三个月,如果我偷工减料,被王爷知道了,打板子是轻的,砍头都有可能。”房福把双手一摊。

    “那最快什么时候灾民有房子住?冬季来临之前?”

    房福摇摇头,“几百万灾民要住房子,没个三五年,怕是不行的。”

    “三五年?”韩东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期间他们住哪里?”

    “这个大人应该比我有经验。”

    见气氛有点僵,赵龙吟在一旁说道:“韩大人,建房子是需要时间,而且还要准备建房子的材料,木料啊,砖瓦啊,这些,都需要时间筹备,而且需要重建五十一万栋房子,福伯不是神仙,短时间内造不出来的。”

    “至于在房子建起来之前,灾民住哪里,咱们还是用房陵的那一套老办法,伐木搭棚子,临时住一下。”

    “也只能如此了。”韩东叹了口气。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王干举说道,“房掌柜真的能在五年之内收回三千万贯本钱?”

    “库司只给了我一千万贯。”

    “那如何够?”韩东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