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b5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宋人的骨头 > 第22章 淮西兵变1
    “也罢!”李仁孝知道任得敬说的是实情,“就按任相说的办吧。”

    两淮之战结束后,六丙和折忠国率部返回信阳,六丙准备在信阳休整几天就返回南阳大本营。

    岂料参议司送来军令,说两淮近期可能还有战事发生,让六丙部继续留在信阳军,做好战斗准备。

    种虎还在军令中表示这是大帅的意思,参议司和情报司收集到的情报都表明刘豫不可能在短期内重新集结起像样的兵马,南下侵宋。但是大帅下令时仿佛大仙附体,一口咬定两淮必有大事发生,情由也不讲。

    考虑到大帅一直算无遗策,参议司没再坚持,命令折忠国和六丙按令执行。

    折忠国和六丙看了军令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帅真是尊者转世?”折忠国问六丙。

    “咱们村里的人都这么说。”

    “尊者临凡时是啥样子的?”

    “就哐当一下,大帅就从天上掉下来了,然后山中万兽前来参拜。”

    “万兽前来参拜?真的假的?”

    “六甲阿翁亲眼所见。”

    “我怎么觉得大帅不怎么信鬼神。”

    “不信鬼神他天天往寺庙里跑?”

    “说不定是避雷去了。”

    “避雷?在天上,说不定雷神是他的部下!他会怕?”

    远在襄阳的赵龙吟刚和小酒儿白昼宣淫完,穿衣服的时候连续打了几个喷嚏。

    “他娘的,谁又在背后嚼我的舌头!”

    小酒儿噗嗤一笑,又把他扯回被窝里。

    此时的临安,已是银装素裹,寒风中还飘洒着些小雪。

    赵构穿着大氅,站在垂拱殿门外,欣赏着外面的雪景,兴致颇高,赵鼎,张浚和秦桧陪在他身边,也是有说有笑。

    今年难得打了一场大胜仗,整个临安的百姓都扬眉吐气了一把,更何况是官家亲征,这胜仗就更值得说道了。

    “好雪啊!”赵构伸出手,去接飘落的雪花,看着雪花在手心融化。

    “此情此景,应当有人吟诗一首啊。”赵鼎在一旁凑趣道。

    “可惜啊,咱们大宋最有才华的两位如今不在临安,在京西南路。”秦桧在一旁搭了腔。

    “哦?其中一位我知道,是李清照李大家,另外一位是谁?”赵构接过秦桧递过来的热茶喝了一口。

    “当然是那位天不怕地不怕的赵龙吟赵公爷。”

    “这小子什么时候成为我们大宋的最有才华之人了?不过写了几首勉强能入眼的酸词罢。”

    “此时咱们不正是需要几首酸词么?”

    “也是,哈哈哈哈,也不知道这小子现在干什么?”

    “他刚刚大婚,现在只怕是正抱着两个娘子快活吧?”

    “到底是少年人嘛!也是可以理解的。”几个老男人都大笑起来。

    “让他先快活几天,过完年招他进京,咱们该堪磨堪磨他了!”

    “喏!”赵鼎躬身领旨。

    “听说他夺了潼关?”赵构突然转了话题。

    “是”,张浚见官家问起了正事,躬身答道,“龙吟军给枢密院的解释是,两淮大战时,为了防止关中的伪齐军增援东边的战场,所以他们夺了潼关,截断了关中与河南地的联系。”

    “棋是一步好棋,京西南路有高人呐!”

    “说起两淮之战,你们对各路人马的功过叙评有讨论结果了吗?”

    “已经有了结果,只是对淮南西路制置使刘光世的处理有些麻烦。”

    “如何麻烦?功是功,过是过,有功则奖,有过则罚。”

    “这刘光世在两淮之战中临阵退缩,导致我们中路防线一溃千里。要不是朝廷急命岳飞过江北上,堵上他留下的缺口,加上龙吟军在伪齐军后方截断了他们的粮道,使得伪齐军军心大乱,否则这两淮之战只怕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当时我在前线,这事我很清楚,所以按军法国法,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处理刘光世不难,按他的过错,罢了他官是最轻的。问题是拿下他之后,他统帅的淮西军如何处置?”

    “这个你们去商议,总之刘光世肯定是不能再统帅淮西军了,否则,淮西军迟早要烂在他手上!”

    “喏!”众人领旨而去。

    河湟之战打响后,赵龙吟就一直待在参议司盯着来自河湟的战报,当得知完颜宗弼赶往河湟时,赵龙吟有些紧张,这个人在说岳全传的话本里叫金兀术,是话本里第一大BOSS,能跟岳飞斗一辈子的人能不叫人紧张吗?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还好,张仲熊的进攻速度很快,等完颜宗弼赶到兰州时,河湟之地的大局已定,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守住那块地方,防止完颜宗弼反扑。

    之前听闻金国向西夏施压,要求西夏派兵支援,赵龙吟担心任得敬是否能顶住压力,就让乔家主趁着河西走廊地震之际煽动当地吐蕃人叛乱,让西夏国疲于平叛,抽不出兵力来支援金国。

    看来乔家主做得很好,跟张仲熊的配合也很默契。既然西夏人不来支援了,张远的两万人中的大部分就被张仲熊调到了东线,只留两千人在祁连山里和西夏人玩躲猫猫的游戏。

    稳定当地的局势要靠乔家和那些僧人,赵龙吟觉得问题应该不大,菩萨不就是用来安抚人心的么。

    种虎和房志成、房宣意也有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都靠着浓茶提神。

    “完颜宗弼目前能调动多少兵马?”赵龙吟蹲在一个椅子上,一边看着墙上的巨幅地图,一边剥着炒熟的榛子往嘴里扔,这玩意吃着上瘾。

    “兰州有一万金军,两万伪齐军,关中有八万伪齐军,六万部署在秦岭以北,跟利州路和成都府路的吴玠他们对峙,两万守在北面与西夏国相邻的州府。”

    “也就是说,他能抽调的就只有与西夏国相邻州府的那两万?”

    “大概是如此,但也不好说啊,万一他从南边抽调一部分,而吴玠他们又不作出反应,那就难料了。”

    “吴玠兄弟俩不是这样的人,”房宣意摇摇头,“据我们收集的情报,吴玠兄弟俩还是很有抱负的,军事才能也不差,这几年,要不是他们死守着,金人早就占据了蜀地。”

    “如此,完颜宗弼能用的兵马就只有一万金军和四万伪齐军,跟张仲熊的人数差不多,而且他们的兵卒素养远不如天狼军,张仲熊应该可以守住吧。”

    “如果仅仅是这些,张仲熊守住应该没问题,可虑的是,河东的金军已有南下的动向,部分平阳府的金军已经移驻到河中府。”种虎在地图上沿着太原府向河中府划了一下,“金国在河东一共驻扎有六万金军,咱们不可不防。”

    “如果金国真的派河东军驰援完颜宗弼,李纲和狄浩他们就要动一下了。”

    “参议司已经发军令给他们了,让他们严密监视河东金军,如果发现金军大规模南下,就寻机拦截或在后方骚扰,让金军不敢轻易南下。”

    “嗯,河湟之地需要时间稳定,所以让张仲熊转入防守态势,暂时不要再主动发起攻击了,贪多嚼不烂,平静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喏!”

    事实上完颜宗弼也确实没什么好办法。西夏国自己国内局势不稳,小皇帝只派出了两千老弱病残支援金军,而且还只在祁连山里活动,半步都不肯踏出祁连山。这样的援军跟没有没啥区别,还落了个名头。

    关中的齐军,南边的六万他根本不敢动,宋国成都府路和利州路的老对头吴玠已有蠢蠢欲动的迹象,所以,这些齐军能守住秦凤路不失就算是烧高香了。

    能用的就五万人,五万对五万马匪,哦,是天狼军,他最近才知道这股马匪的名称,他觉得一成的胜算都没有。

    对面的天狼军似乎停止了进攻的步伐,有转入防守的迹象,他也需要稳定一下阵脚,所以在兰州-岷州一线,双方都默默地开始增强防守工事,做长期对峙的打算。

    天会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金国皇帝完颜亶收到刘豫的奏章,想立刘麟为太子,恳请金国皇帝恩准。

    完颜亶收到刘豫奏报以后,召集完颜宗磐、完颜昌和完颜宗干商议。

    “齐国皇帝刘豫欲立太子,叔伯们以为如何?”完颜亶继位已将近两年,对诸位长辈还是很客气。

    “宋国使者一直在上京,请求与我国议和,希望送还徽宗的灵柩,放回宋国宗室的亲属,保全宋国的国土,划定与宋国的边界,并表示可以每年向金国进贡。”完颜昌说道。

    “咱们现在说得是刘豫立太子一事,如何扯到宋国上去了。”自完颜宗翰失势后,完颜宗干就成了朝中对宋强硬派,对与宋国和谈一直不以为然。

    “两者本就一事,如果我国同意与宋国议和,那齐国就没必要存在了,何来立太子一说?我之前在南边,多处巡查,关中、河南、山东诸地已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彷佛人间地狱一般。刘豫在那里,已失去民心。即使咱们愿意让他继续治理下去,只怕这个位置他也是坐不稳的。”

    对于完颜昌的说法,完颜宗干也知道是实情,再他只是反对与宋国议和,刘豫如何处理,他是不关心的。